從“一桶天下”到“戰國林立”,食物不同,用的調味作料也不一樣,以前市民家中的調料就是油鹽醬醋各一瓶。而現在種類豐富了,要吃什么食物就買相匹配的調料,為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調味品消費進入了細分時代。
食物調味品消費進入細分時代
市場:品種越分越細
昨日,筆者在幾家大型超市看到,目前調味品的種類很其豐富,在超市都能占據幾排貨架。超市工作人員介紹說,“以醬油為例,吃魚、肉和海鮮等都配有不同的醬油,因為成分不一樣,能讓不同類的食品吃起來更鮮美,比如蒸魚的醬油含有干貝汁,蘸肉的醬油是用黑豆和黃豆釀的。”在以口味進行區分的同時,不少調味品還打出了健康、營養牌來吸引消費者的眼光,高鈣鹽、高鈣醋、兒童醋等紛紛銷量節節高。
此外,一種“懶人”用的復合型調味品也“走”上了貨架,做麻婆豆腐、魚香肉絲、宮爆雞丁……只要加入復合型調味品,不需再添加其他作料,色香味俱佳的菜即可出鍋。同時,一些進口的芥末、咖喱、沙司等調味品也出現在了省城市場上。
市民:口味越吃越精
雖然細分后的調味品價格水漲船高,比過去簡單的調味品價格要貴上很多,如普通的味精只要約4元錢,雞精、雞粉等高達10多元,但消費者,尤其是中青年消費者對這些好吃好用的產品青睞有加,情愿為“升級”調味品買單。
白女士還挑了不少復合型調味品放進購物籃里,她告訴記者,“清蒸魚出鍋后澆點蒸魚豉油、雞蛋炒西紅柿里加點番茄沙司……有了這么幾種調味品,用普通的原料就能做出一桌色香味形皆美的飯菜。雖然主料成本不過2**,調味品就要花上七八元,不過省時省力,做出的菜還有滋有味,還是劃算。”
銷量:連年翻倍增長
市內一家醋企業負責人稱,調味品種類的細分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它一方面創造了新的市場機會,可以緩解競爭壓力;另一方面,廠家主動的“美味細分”,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口味選擇,并引導他們對調味品健康和生活品位的追求。由此看來,廣大市民無疑是這一美味細分潮流的終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