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行業(yè)
投資金額
作為一個存在了1500多年的品類,在外賣行業(yè)全面爆發(fā)之后,由于受眾廣、易于標準化、方便打包等壓倒性優(yōu)勢,迅速迎來了新的發(fā)展高峰。一夜之間,外賣平臺上多出許多炒飯專門店,而“**”就是其中為數(shù)不多的完成了炒飯品類“品牌化”的餐企。
**于2015年創(chuàng)立,至今已經完成了標準化、規(guī)模化的進程,已開150家店,店均單量達到500單,是小吃快餐類門店平均營業(yè)額的1.9倍,一家投資不到30萬的小店,年營業(yè)額卻能突破400萬。很多人就會問了:在品牌如林的餐飲市場,“”是如何把這個“國民品類”從激烈的搏斗場中殺出來的?其實的品牌化路徑只有4步!
一、形象擬人化,傳遞內涵更直觀
由于炒飯這個品類太過“普通”,想要給顧客留下深刻印象,必須在品牌形象上找到“反差感”。先試圖以“不普通”的品牌形象突圍,熱愛健身的創(chuàng)始人給品牌取名為**,他認為,不僅是四肢強壯,肌肉發(fā)達的象征,他更代表著一種陽光、有愛、敢拼、堅持的精神。在品牌的VI上,創(chuàng)始人劉飛始終圍繞“”的概念做聚焦。品牌的主色調以黃色為主,因為黃色往往能給人陽光、活力、積很向上的感受,這與**所要傳達的正能量價值觀不謀而合。而的每一款產品,同樣和人物形象高度關聯(lián),擬人化的品牌形象,還有另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它使得產品線的呈現(xiàn)更加親民而清晰。
二、產品至上,解決“復購率”硬傷
對于外賣品牌來說,提升復購率可能是支持品牌存活重要的工作了,而炒飯這個品類恰恰在復購率上有“硬傷”。對消費者來說,炒飯是個單一的品類,不管是把辣椒換成了孜然,還是把香腸換成了培根,它給人的感覺常常是“同樣的東西”,從而降低了在短時間內重復點購的欲望。而“”所做的事情,就是把**系列,變成一道道完全不同的“菜品”,以特征鮮明的產品線設計消除了單調感,大力扭轉了消費者對于炒飯的固有觀念,使復購率長期居高不下。從先前創(chuàng)造的人氣爆品-川香麻辣炒飯,黯然銷魂炒飯等,再到前不久迭代的**2.0版本,一下子推出了七位“主演”,包攬了受歡迎的“鮮香麻辣”四種味覺維度,以擬人化的方式推出,形成了一幕奪人眼球的偶像劇。越是大眾化的品類,越要在品質感上下功夫。除了精選好食材,“”花大力氣在“加密”私家調制醬料、調配和新品開發(fā)上,反復提煉和精簡菜單,始終保持產品的吸引力。
三、支持口感,追求效率
**走紅之后,各種做自動炒飯機的廠商相繼找上門來,品牌創(chuàng)始人在經過一番考察之后,全都謝了。創(chuàng)始人劉飛堅信好的炒飯是散發(fā)著猛火熗炒的“鍋氣”和“食魂”,這一點,“拌飯機”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雖然不用機器炒飯會導致門店拓展速度偏慢,但是“”在快錢和品質上選擇了后者。為了提效果率,**建了廚房,將核心配料標準化,把味道進行流程化固定,將出餐步驟細化分解,優(yōu)化炒制流程。菜單也會反復測試和精簡,同時在門店改用蒸飯箱,蒸一次可以夠門店用一天。反復的優(yōu)化使得**出餐速度越來越快,可以平穩(wěn)度過每天的下單高峰,單店的高單量很過了800單。
四、處處制造驚喜,讓大眾品類不再普通
學新聞出身的創(chuàng)始人敏銳愛熱鬧又有文字功底,早期堅持在每一條評價下留言,甚至會為了一個差評而寢食難安。“”的真誠服務,大大很越當時消費者對外賣的理解。事實上,品牌想要規(guī)模化發(fā)展,就不能把好服務只局限在店長文化當中,因為這些都是不可復制的。在迭代過程中,“”不斷在為品牌尋找可復制的驚喜感,為了讓食客快速辨認出屬于自己的炒飯,每一款炒飯都有屬于自己的特色腰封;炒飯用800ML的大容量飯盒來裝,支持米飯的蓬松口感;每款炒飯搭配定制的“能量水彈”;不同節(jié)假日專屬的打包袋和活動餐墊;又“污”又搞笑的下半身繪畫大賽;針對顧客的訂餐留言有求必應,時不時制造“意外驚喜”。太多太多,“”實在是太會玩了!
“蛋炒飯,簡單又困難”,就像庾澄慶的歌里唱的那樣,“”的品牌發(fā)展之路看似簡單實則困難,一碗炒飯積淀了一群“”對炒飯的熱愛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