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限購的城市的房產你越得去買”,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的這句話話音未落,上海、北京、深圳等限購嚴的一線城市,卻掀起一波的降價退房“風暴”。
不約而同玩了一把心跳的,則是之前被輿論認為有抵抗力的地產大鱷們。一線城市、一線地產商,為什么是它們?
10月21日前后,降價風暴上海,根據已披露的降價樓盤統計信息,涉及大幅降價的樓盤近10個,多數折扣在7折上下,的跌至5.8折,這些樓盤每平米單價下跌至少四五千元,幾乎是上海有商品房成交記錄以來的折扣。
上海之外,北京、深圳等一線城市幾乎同時出現開發商大幅降價。
這波降價潮之前,市場普遍認為北、上、廣、深這類一線城市,雖有樓盤促銷的小幅優惠,但房價會依然保持堅挺。正因為有這樣的預期,在限購令下,一批剛需者進入了市場,在上海這波降價風暴后,他們淪為“退房潮”的主力軍。以致一部分人砸毀售樓處以表達憤怒,同時要求開發商退房。
另一方面,在限購、限貸政策面前,“理論上”早撐不住的應該是中小房企,但出乎市場意料的是,此輪降價風暴由大型地產商創新。龍湖地產、中國海外、綠地集團、星河灣等代表了中國不同類型的地產大鱷。
買房必的中國樓市怪圈終于打破,對于瘋狂了約10年的中國樓市來說,這可能是個歷史性的時刻,降價及退房,可能只限于年底前,年關后的市場可能是另一番熟悉的景象。
在市場波動預期日益強烈的調控背景下,維持流動性、支持資金鏈安全成為大型企業的要任務,噌噌往上竄退居次席甚至更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