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藥妝市場開始旺起來,各種藥妝產品產生發展起來。近年來,制藥企業也越來越不務正業了,茶飲料、功能食品、母嬰用品和美容護膚品市場中出現了大批制藥企業的身影。不知是受薇姿等外資藥妝品牌市場**豐碩刺激了,還是真正認識到中藥美容護膚品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一股藥妝熱在制藥企業中越燒越熱。
顯而易見,中國藥妝市場年均20%的增長率以及明顯高于普通藥品的腰包不瘦空間,是藥妝熱的“幕后推手”。放眼中國化妝品1400多億元的巨大市場,國內外品牌在數量上占3成,銷量上占6成,銷售額占9成,本土品牌處于下風。如何與洋品牌抗衡?中國本土化妝品品牌的突破點在哪里?
在本土品牌大面積敗北的日化、飲料行業,有3個品牌在洋品牌的夾縫中成長起來,他們是:飲料行業的,護膚領域的佰草集,洗護業的霸王。這三個品牌,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矚目的成就:中國涼茶在2008年銷量很過百億,實現各省市罐裝飲料;佰草集法國上市,用中草藥"自然、平衡”的理念征服了挑剔的法國人;而霸王以中藥洗護成為家在香港上市的內地洗護企業。
這3個品牌都所身處競爭慘烈的領域,卻能夠脫穎而出,叫板外資巨頭,改變游戲規則和市場格局。他們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將中藥作為產品標簽,將中藥文化發揚光大。藥妝不等于“中藥妝”,但是中國藥妝必須以“中藥”為內涵,中藥藥妝也許是本土企業在化妝品市場能夠祭出的!是中國化妝品品牌真正崛起的戰略支點和路徑!
在與洋品牌的競爭中,本土化妝品主要輸在品牌和形象上,而藥妝與普通化妝品的不同是,“效果”成為品牌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就是中國藥企的機會!中國藥企在中藥的研發生產上、在消費者的接受度上有著天然的公信力。外資品牌何嘗不想販賣中藥概念,但他們知道,中國消費者實難相信他販賣的中藥,于是只好用“草本”概念。
中國經濟在國內外中崛起,在此背景下,中國元素就是國內外要素,中國市場就是國內外市場。中國藥妝在中國乃至國內外化妝品市場上,完全有可能生長出國內外級品牌來。中國化妝品市場呼喚中國藥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