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創新是這種勞動的核心。作文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但是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學能寫出光彩照人的文章來。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修改,使作文具有動人的閃光點。作文訓練有沒有訣竅呢?下面我就自己指導寫作的經驗談幾種方法。
一、尋找鮮活的題材
作文的內容決定文章層次的高低,有了鮮活的內容才能寫出好的文章,很多小作者就能抓住時代的脈搏,尋求新近發生的故事,寫出全新的文章。例如,某次作文大賽的題目《扮酷記》就是校園“新新人類”的真實寫照;題目《找個人來聊聊天》則有許多的學生寫了上網聊天;還有我們身邊的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神舟七號宇宙飛船成功發射等等許多新鮮的事件都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作者如果能夠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利用身邊的人和事寫出人們對大事情的觀點、看法,這樣的文章才是值得玩味的文章,才能引起人們的關注。有一位同學在《找個人來聊聊天》一文中,寫了一個老漢在城里兒子家里感覺無聊,便想找人聊天,兒子想讓父親上網,父親堅決不同意;后來出門找人,發現人們都在利用網絡做著許多工作,終于要求兒子給自己買臺電腦上網。
二、探求現實的意義
有時候,鮮活的題材不會太多,我們仍然要寫出出色的文章來,這就需要尋找有意義的話題,對,對整個人類來說,都有著比較普遍的意義。比如,環境問題、人口問題、道德問題、科技問題等等,均能從現實生活中找到相對應的例子。有位同學寫了一篇名為《瞎子》的文章,寫的是一群小青年在建筑工地上午休時間打牌,旁邊的水籠頭嘩嘩地流水他們視若無睹,這時走過來一個瞎子摸索著關上了水籠頭,逗引得幾個小青年邊打牌邊笑:“嘿,這個瞎子,真逗!”惹得那個瞎子氣沖沖地說:“你們才是瞎子呢!”作者能從現實生活中尋找到有關現實意義的話題,文章就顯得多了幾分亮色,成為典型的升格作文。
三、選取向上的精神
許多同學能把感情抒寫得淋漓盡致,但文中往往缺乏一種精神。名家則不然,他們總是恰到好處地做到這一點。朱自清名篇《春》,在描寫景物的同時,始終貫穿著一種熱愛生活、積很進取的精神;《聽潮》一文,通過對大海壯美的歌頌,寄寓了作者積很向上、勇于奮斗的精神。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對自然國內外、文學作品、焦點事件、熱點話題、以及社會生活教科書人文精神的了解、研究和思考,豐富發展其生命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強調尊重和發展人的情感自由,有情感自由才有真摯的情感抒發,重視學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精神的滲透,潛移默化,春風化雨,寫出的文章才能打動人而獲得廣泛的社會化的情感共鳴。
四、組建精巧的結構
有了精彩的內容,還要有精巧的結構來表現,在內容相同的情況下,很多文章是靠精巧的結構取勝的。例如,寫老師,有個同學就別出心裁,分段落,讓一兩個同學說出對老師的看法,從而記敘老師的事情,不但如此,他還讓周圍的桌子、椅子、墻壁等說話,來表現這位老師的種種優點,如此,這位同學的作文自然成為上乘之作。還有些同學,采用電影蒙太奇的手法,截取不同時間的不同場面或者不同時間的類似場面組合成意義相關的畫面,表達一個深刻的主題。
五、選用靈活的方法
靈活的寫作方法和技巧是寫好文章的輔助手段。同樣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國內外短篇小說莫泊桑就善于運用出人意料的結尾來吸引讀者,他的《項鏈》是妙的代表作;《我的叔叔于勒》同樣運用了這種方法,使人們讀后久久難忘。有位同學寫了一篇題為《爸爸的電話》的文章,就巧妙地運用設置懸念的方法。他寫到替爸爸接到了一個女人的電話,急切地找爸爸,然后猜想爸爸可能瞞著媽媽有外遇,吸引讀者把心提到半空中。揭開謎底,原來是追著爸爸請爸爸入保險的。還有些同學,在寫文章時,標新立異地采用特殊的敘述方式,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比如說,在寫《懷念一個寵物》這篇文章時,有個同學就把自己當作一條狗,來敘述自己的不平凡的經歷,獨出心裁,自然得到評委的青睞。還有一個同學在看到今天的不正常現象時,沒有直接批判,而是通過給屈原的一封信的方式,埋怨屈原跳江自殺,不知道今天文人的各種升官進賬的辦法,可惜可惜。以勸古人的方式,來諷喻現代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巧選風趣的語言
幽默風趣的語言,同樣是文章升格的一大訣竅。如果一篇常見的材料,用平實的語言和文學性語言以及幽默風趣的語言,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語言的選擇是文章升格的又一途徑。我曾經指導學生寫過一篇反映農村新氣象的文章,結果,一位同學寫的是村里一個人承包磚場遭到家人和村人反對恥笑卻終成功的事。事件本身沒有什么新奇,但文章中有些農村婦女的語言幽默風趣,生動感人。文中有一句話引起了我的興趣,那是一位婦女嘲笑承包磚廠人的:“雞毛還能飛上天了?”,于是,我讓他以“雞毛上天了”為文題,以人物幽默風趣的語言為特色加以修改,全文大多利用這種語言來增強文章的可讀性。那些“手里拿著大哥大,屁股坐著桑塔那”等語言提高了文章的品位,編輯慧眼識珠,發表在各種作文指導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