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內外茶葉委員會、福州市政府、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主辦國內外茉莉花茶發源地會議明日在我市舉行。國內外茶葉委員會、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將向福州授牌國內外茉莉花茶發源地。
據了解,大會期間,茶葉委員會、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福州市政府將簽署《打造福州茉莉花茶城市品牌》戰略合作協議。外賓代表將作關于《茉莉花茶的國內外市場》《茉莉花茶的發展與展望》主題演說,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還將向福州泛船浦茶葉市場授牌“茉莉花茶出口街”。
福州茉莉花
制茶始于宋朝
茉莉花為福州市花,冰心在《茶的故鄉和我故鄉的茶》一文中曾寫道:“中國是國內外上早發現茶、利用茶的,是茶的故鄉。我的故鄉福建既是茶鄉,又是茉莉花茶的故鄉。”早在西漢時佛教“四大圣花”——茉莉就從印度隨佛教傳入福州,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栽培歷史。在宋朝時,福州是**的地區之一,也是國內外香料貿易的中心,于是,福州的兩大特產茉莉花和茶就結合產生福州茉莉花茶,至今有1000多年的歷史。
泛船浦曾是
國內外茶葉碼頭
泛船浦又名番船浦,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五口通商時開埠。“走馬倉前觀走馬,泛船浦內看番船”,這句福州諺語描述了當時百舸爭流的盛景。
咸豐三年(1853年),清政府開放福州茶市,福州漸漸成為中國三大茶市之一,占各省市茶葉出口總額的35%。咸豐十一年五月,英國在泛船浦設立閩海關(洋關)。1872年,俄國人在福州泛船浦開辦阜昌茶廠,福州與漢口成為中國歷史上早機械制茶的地區。1860年至1886年,福州茶葉輸出始終占各省市茶葉輸出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居各省市茶葉輸出的位,泛船浦也成為國內外的茶葉碼頭。到上世紀三十年代,福州茉莉花茶生產年加工總量達75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