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紡設計新趨勢 美感成重點!家紡美感如何才能充分體現出來呢,美感的實現主要源于形美、色美和意美。形美即形式美,既包含著家紡款式、造型的藝術規律,又包含著其中的藝術標準。色美就是既具有清新、優雅、樸素等感染力,又具有熱烈、艷麗、明快等特點。
意美就是通過家紡及其配件的造型、圖案及縫制而表現出特殊的情感和意境,它可以起到“心物交融、神與物游”的藝術效果。通過傳統文化、纖維材料及其組合、織物結構、織物風格特征、成品風格特征、產品圖案花色造型、家紡文化等方面的有機配合,都可以限度地體現家紡美感。尤其是要突出中國本土風格與特色等表現形式,同時不斷對傳統文化進行時尚化詮釋,在國內外家紡業找出創作的亮點,從而創新設計潮流向核心、美觀方向發展,不再跟在別人的后頭一步步爬行。
主要表現及技術處理手法如下:
1、本土文化元素:恩格斯曾說過:“越是的,就越是國內外的”。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寓意深刻。如十二生肖屬于祥瑞紋樣,蛇與兔在男女婚配中有“蛇盤兔,**福”之說;羊代表吉祥中的“祥”;馬代表“馬到成功”;龍虎代表“驅除邪惡”。中國是國內外上早使用古錢幣的,古錢幣反映中國各個時期的經濟、文化、鑄造技術、文字、書法等多方面的發展狀況。書法傳達的是*文化的韻致。等等。這些都是中紡美感特色的生命源泉之所在。
具體有以下幾方面:
(1)本土“特產”:如原始的彩陶、商周的青銅、戰國的絲綢、秦代的陶俑、漢代的漆器、隋唐的染織、宋元的金工和明清的家具等。
(2)傳統工藝:如民間扎染、民間蠟染、藍印花布、剪紙、泥塑、編結和少數手工織成的褐布等。
(3)民間傳統習俗:多信仰與文化經典、南北習俗、飲食習俗和服飾等。
(4)璀璨的傳統藝術:中國刺繡、陶瓷、敦煌、京劇、民間音樂與樂器、古錢幣、生肖、書法、國畫、建筑和絲綢等。
2、利用材質感: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征與風格,如:蠶絲織物質地細膩,輕薄,色澤柔和,手感柔軟,使用舒適,檔次較高,可作為核心的家紡用料,包括面料、里料、膽料。純棉織物在品質、手感柔軟、使用舒適、溫暖、價位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因此用量大,是床上用品之。純麻織物透氣性好,硬挺,爽身,是蒙罩類的很好材料。化纖織物可以根據需要設計有光或無光、半光制品,其強度好,彈性優良,耐磨,是各類家用紡織品的材料。各種混紡材料的運用,并捻交織以及花式線的使用,再配合織造工藝、染整工藝以及特殊的整理加工都會使家紡產品呈現出各種理想的外觀和造型
3、利用織物結構變化:組織結構種類多,有機織物組織、編織物組織及非織造布組織等。編織物分手工編織和機器編織,手工編織可用較粗的各種纖維的絲線或紗線,機器編織的可用較細的各種纖維絲線或紗線。而機織物可用各種纖維和各種粗細的絲線或紗線。其他輔助裝飾部分可利用天然有機或無機材料來實現目的。利用多種手段使家紡織物的外觀呈現各種效果。
作為家紡材料的主體部分的面料,由于是在棉織物的基礎之上而擴展的,因此目前除了采用慣用的棉織物常用的平素組織結構以外,其他組織結構較少使用,因此阻礙了產品花色品種的開發。當前的家紡面料結構主要應解決的問題是應大量采用各種變化組織、聯合組織、復雜組織和大提花組織,可運用手織、挖花、緙絲、粘貼、爛花、刺繡等手段。這是目前能使家用紡織品提核心次和品位的主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