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熱鬧鬧的春節已經慢慢走遠,人們已經收拾好心情信心滿滿地投入到了新一年的工作。經過2011對新廠區的投建和行業明德國豪邁全套全自動流水線生產系統的引進上線,德維爾已經成功邁進品牌升級年。2012年將著重于文化衣柜建設以及品牌影響力的鍛造,無論是招商服務、品牌發展還是文化傳播都將在業內樹立典范。
2012年2月13日,甘肅平涼順利加盟,正式打響了德維爾龍年招商的戰,也為各項工作開了個好頭。昨日,來自平涼的王總親臨公司考察,對德維爾的綜合實力和整體競爭力給予高度認可。簽約新店位于平涼市世博偉業家居建材廣場,面積130平米。開業之后將與慶陽專賣店形成合力之勢,輻射帶動周邊區域,為隴東地區的經濟崛起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升做出積很貢獻。
平涼是甘肅東部主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轄崆峒區和涇川、靈臺、崇信、華亭、莊浪、靜寧六縣一區,總面積1.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32萬,有漢、回、蒙、滿等18個。
區位優勢明顯 平涼位于西(安)、蘭(州)、銀(川)三大省會城市的幾何中心,自古為關中之門戶,是甘肅的“東大門”,素有隴東旱碼頭之稱。312國道橫穿全境,寶中鐵路縱貫南北,平定高速連接西安蘭州,隨著寶平、平天高速和西平、天平鐵路及750KV很高壓、±800KV特高壓輸變電工程的陸續建成,平涼將成為甘肅東部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西電東送的電力樞紐。
歷史源遠流長 早在3000多年前,周朝先祖就在涇河流域創造了當時比較高明的農耕文化。公元358年,前秦大將軍苻堅進攻前涼,置平涼郡,取“平定涼國”之意,平涼由此得名。歷史上曾孕育出國內外針灸醫學鼻祖皇甫謐,唐代政治家牛僧孺,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趙時春等一批彪炳史冊的杰出人物。
文化底蘊深厚 相傳西王母降生于涇川回山,軒轅黃帝問道廣成子于崆峒山,秦皇漢武祭天在蓮花臺。境內已發現仰韶、齊家等各個時期的古遺址1192處,有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25個,館藏文物3萬多件。
資源相對富集 煤炭地質資源量在650億噸以上,已探明可開采儲量74.28億噸。華亭煤田是各省市13個大型煤炭基地—黃隴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石油資源量4.3億噸以上,石灰巖儲量30多億噸,水資源總量13.73億立方米,現狀總用水量2.4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2.3%。有5A級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崆峒山等人文自然景觀100多處。
產業優勢突出 培育形成了煤電、草畜、果菜、旅游四大主導產業。原煤產量達到2200萬噸,旺電裝機容量420萬千瓦。“平涼紅牛”為各省市先吃螃蟹的活牛類證明商標,牛飼養量達到103萬頭。 “平涼金果”獲得各省市個蘋果類證明商標和原產地地理標志保護認證等5張名片,果品總產量達到78萬噸。以崆峒山為主的旅游業年接待人數421萬人(次)。
發展不斷提速 “十一五“以來,平涼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發展。全市生產總值23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66億元,大口徑財政收入30.78億元,社會消費品少售總額8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6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36元。
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啟動實施,辦公廳關于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若干意見的全面落實和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的深入推進,為平涼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甘肅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區域發展戰略,為平涼發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歷史機遇。平涼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四三二一”戰略思路,即集中建設隴東能源化工、各省市農區綠色畜牧、各省市好果品和西部人文生態旅游“四大基地”,著力構筑西電東送、交通、物流“三大樞紐”,創建西部循環經濟、干旱山塬區現代農業“兩個示范區”,努力把平涼建成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的科學發展示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