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近年來,國內出現了很多不同風格、不同牌子的布包專賣店,如:黑眼睛、巴布、風典、忠心伴侶、星期天、格屋、旺神鳥、旺樹林、旺部落、紅牌、庫庫、樂緦、第六感和蠟筆小新等。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單一風格的布包專賣店中,大多數經營情況都并不理想,甚至有很多出現了虧本且難以維持的地步。
那么,為何目前國內單一風格的布包專賣店會難以生存和發展呢?如果這些專賣店要繼續生存和發展的話,又該怎么辦呢?筆者帶著這兩個問題,專門采訪了批在中國大陸投資興建布包廠的日本企業家加騰正伊先生。加騰先生在浙江寧波、山東青島和廣東東莞都建有中日合資的工廠,主要生產與出口各類工藝布包和休閑布包,其產品主要出口到日本、韓國、西歐和北美市場,在日本大阪(OSAKA)設有屬于自己的高專職級水平的研發中心和連鎖機構,可謂是國內外級的布包經營大戶。所以,他對目前中國布包業的一些看法,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意義的。下面是加騰先生對上述兩個問題的基本看法:
為何目前國內單一風格的布包專賣店難以生存?
加騰先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先,他認為,目前國內布包專賣店之所以難以生存,主要的原因是泛濫成災,也就是說,不同廠家和不同牌子的同一風格的布包專賣店相對過多。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廠家之間的惡性競爭。當你有某個款式走紅后,那些跟在你后面的廠家就馬上會仿版;不但仿你的版,還照模照樣地學你的經營模式和促銷方式;迅速地在你的專賣店附近開起一家相類似的布包專賣店,根本不去考慮在同一區域開多家布包專賣店是否有足夠的人群來消費。那么,為什么會產生這種令眾多廠家都頭痛的惡性競爭呢?究其根本原因,一是因為國內廠家自主設計的能力很弱,沒有足夠的能力去研發自己的新產品,也沒有足夠的實力去進行研發之前必要的市場調查和趨勢分析工作,更沒有足夠的財力來進行強有力的新產品推廣工作,這就迫使他們只能采取跟隨企業的發展戰略。二是因為國內法制不完善,企業管理不健全,比如:當有一個負責設計或者主管生產的行業實力品牌脫離企業后,他為了自己的利益,居然可以置原單位的利益于不顧,立即投資興建一家與原單位同類的工廠,甚至帶走部分員工和顧客。這種情況,在美國和日本等發達是不可能發生,甚至是不可想象的事;但在中國卻很普遍。正因為這類所謂的“商業叛徒”的存在,才造成了資源被浪費、規模搞不大、**不了的惡性競爭局面。三是因為這些國內布包連鎖機構的招商模式過于簡化、招商標準過于放松;在招商模式上,基本上都是通過網絡和雜志廣告來面向社會進行招商,這種招商模式使得公司總部與加盟商戶無法進行良好的勾通,連鎖總部不了解加盟商戶具體的經營位置、運作能力和經濟實力,而加盟商戶也一樣不了解連鎖總部的經營理念、企業文化和基本方針。在這種互不了解的情況下,雙方合作自然脫節,自然就出現了類似把核心布包專賣店開在批發市場里、甚至開在食品超市里的大笑話。而招商標準的放松,也直接導致了加盟戶數急劇增加,進而導致商戶間惡性競爭的局面。正規的連鎖機構招商時,有著非常嚴格的招商模式、招商程序和招商標準,幾乎不允許討價還價。這種嚴肅的招商行為,正是一個連鎖機構對加盟商戶負責、對社會公眾負責、也對所屬品牌負責的一種表現。只有不在乎能否持久發展、也不在乎加盟商戶利益的連鎖機構,才會對招商工作草率從事。正因為在布包行業中仿版比較容易;同時,從自己公司中跳槽出來單干、甚至對著干的人又比較多;而且,招商工作又簡化到了只要有錢就**能夠找到加盟位置的地步(白話道:“你不要他,我就要他”)。所以,才直接導致了目前國內布包專賣店泛濫成災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