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消費者認為,節能燈自然就有節能的效果,買回來裝上去就行了。事實是這樣的嗎?記者采訪了武漢華科中能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總,請他給我們講一講節能燈節能的技巧,希望能給廣大的消費者提供幫助。
很多消費者都可能會有這樣的感受,從市場上購買的節能燈雖可以省電,但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變得非常暗,要么就不亮了,遠遠沒有廠家標注的這么“長壽”。筆者也曾從一家家具連鎖店購買過一些節能燈,一只18W的節能燈在使用了1年左右后,越來越暗,亮度與40W的白熾燈差不多,遠遠達不到其標稱的100W照明度。
據了解,加大效果照明產品推廣力度,這讓很多消費者都愿意去購買節能燈產品,一來是給自己省錢,二來是減少碳排放,但節能燈市場現存的問題,讓消費者得仔細辨別才能購買到合格的產品。
吳總認為,節能燈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三個方面。先就是燈功率偏差大,節能燈標準規定燈具實測功率與標志功率相差不能大于±15%;而現在市場上節能燈功率偏差達-60%。這讓消費者不能直觀判斷耗電量與亮度的關系,無法感覺節能效果。其次,節能燈必須像電冰箱和空調一樣標注能效等級,以表明其節能程度,但現在很多節能燈沒有標注能效等級,還有的屬于根本達不到所標注的能效等級的劣質產品。第三,有的節能燈已影響到消費者的視力,主要是一些廠家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了劣質熒光粉,導致燈管使用功能明顯不足。產品合格率只有21%,而安徽、山西、重慶等省市近對節能燈檢查的合格率也只在40%左右。節能燈的質量已成了一個市場問題。
吳總表示,真正節能燈的節能效果還是很明顯的,雖然市場抽查合格率很低,但消費者只要不貪圖便宜也可以購買到合格效果的節能燈。他給筆者分析,簡單地說,節能燈的質量與價格有很大關系,很多消費者購買的節能燈非常便宜,這樣的節能燈就很容易出現問題。筆者也從一些燈具城了解到,同樣是8W的節能燈,有的產品售價為16元,而有的產品只有6元,兩者相差很大。吳總建議,購買好品牌和價格略高的產品是個關鍵,并非所有的節能燈都節能,消費者還是在大超市或專職市場購買節能燈。此外,節能燈在能耗上也像冰箱、空調一樣有等級之分。標注1級的節能燈產品,3級是節能燈線。吳總表示,從去年9月1日開始,質檢總局就要求節能燈要貼上能效標志才能上市銷售,消費者購買選擇2級或1級的產品。
吳總還表示,消費者在使用節能燈實際上還有很多誤區,明顯的就是很多人還像使用白熾燈一樣頻繁地開關節能燈,這樣反而會縮短節能燈的使用壽命。他建議,使用節能燈不能像白熾燈一樣頻繁地開關,其工作原理和白熾燈不一樣,“隨手關燈”雖說是節約用電的好習慣,但對節能燈無效。
由于節能燈生產準入門檻較低,造成市場上的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對于很多消費者擔心的節能燈的質量問題,吳總也表示,現在節能燈正走出“節能不節錢”的現狀,除了購買補貼推廣的節能燈產品,消費者只要把握好原則,不圖便宜,認準價格和品牌,正確使用節能燈,家里的節能燈就會既長壽又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