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競爭態勢的加劇使得整車制造的空間被逐步壓縮,不少經銷商慘淡度日已成為常態。即便間或傳出或真或假的加價消息,但汽車前市場已難重溫“井噴”舊夢。
汽車用品市場未來發展趨勢
到目前為止,去年遭遇寒流的車市似乎仍未見回暖,部分整車企業虧損面繼續增加,而業外資本對于整車的狂熱也開始急劇降溫,有的則干脆旺速撤離這一市場。
中國汽車產業的下一座“富礦”在哪里?汽車產業鏈條上含金量的那一節將移到何處?
“人靠衣裳馬靠鞍”,這句俚語用于解釋當前汽車用品市場旺暴的需求驅動同樣恰當。對于愛車一族來說,讓自己的坐駕素面很天上路幾乎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而喜歡扮酷的越野車愛好者更是對改裝幾近癡迷,無論是外觀還是內飾,都很盡個性化之能事。
汽車用品市場這一“**”的誕生正來自于不斷增長的需求,而繼續增長的汽車保有量又使其成為一座蘊藏豐富、取之不竭的“富礦”。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汽車銷售達到500多萬輛,汽車保有量已達到2900多萬輛,其中私家車保有量達到1000多萬輛。我國已成為國內外第四大汽車生產國和國內外第三大汽車銷售市場。
隨著我國逐步完成由公務消費型向私人消費型的轉變,高漲的私人消費熱情為汽車用品市場昭示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凡是與汽車相關的用品,從汽車電子、安全防盜、影音設備、汽車改裝,到汽車通訊、外裝內飾、護理用品等等,各種細分產品市場不下萬種,其銷售及相配套的服務消費都無疑將隨同汽車保有量一起出現快速的增長。日本RolandBerger公司曾在專題報告中稱,2002年中國汽車用品市場的規模為500億元,噌噌往上竄高達40%,近兩年增長速度達到45%,到2010年市場規模達到1900億元。
有關導師分析認為,目前汽車用品消費貫穿于新車銷售、售后服務、少部件銷售、二手車經營等各個方面。在汽車用品領域,目前為繁榮的是汽車音響市場,近幾年的發展怎一個“旺”字了得,當然其中不乏相關廠商暗中助力炒作。導師預測,汽車音響的發展方向依然是汽車影音類和汽車音響改裝類,車載DVD等影音類產品市場會進入繁榮時期。通過汽車音響文化的逐步滲透,車載CD、車載MP3等會有的進展,汽車音響改裝將成為不少消費者的規劃內容之一。
與此同時,汽車安全市場正在興起。消費者對于汽車的安全性能的日益重視使得廠商更加重視這一市場。導師預計,汽車安全氣囊等高科技安全類產品將成為一些具有相應實力的汽車電子企業的重點產品名單。汽車TPMS去年開始在國內出現,而今年TPMS有望成為汽車安全類用品的熱點之一。
而隨著“三分修七分養”的理念逐步被消費者接受,汽車美容養護行業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汽車美容企業的專職化和汽車美容產品、設備的升級是必然趨勢。由于進入者的增加和消費理性的增強,汽車美容企業開始進入洗牌階段,一批以品牌加盟連鎖為經營模式的汽車美容養護企業開始由跑馬圈地逐步進入精耕細作階段,在質與量上與以往相比都有了提升。
與以往那些制作簡單粗糙的椅套腳墊等低端裝飾相比,“精品裝飾”正越來越受到家用車主的推崇。除此之外,汽車導航汽車防盜器等細分市場雖然仍處于啟動時期,但也不斷有新品推出。
巨大的市場規模與豐厚的商業利潤使得國內外廠商競相進入汽車用品市場。有關資料顯示,到目前為止,美國AC德科、3M、日本黃帽子等國外廠商已長驅直入,預計將有更多國內外品牌搶灘中國,而國內一些的IT、家電行業開始逃離整車的誘惑,紛紛高調宣稱進入汽車用品的部分細分市場,港臺地區的一些中小汽車用品企業也紛紛通過國內代理商,試圖在內地重量級汽車用品市場上分一杯羹。
由此可見,我國汽車用品行業也將在激烈競爭中進入發展快速發展通道,除了在產品的創新和市場的把握外,營銷上會有新的氣象,規模化、規范化將是汽車用品市場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