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種性能優良的新型紡織纖維——竹纖維步入了綠色紡織品的行列,走進了人們的生活。由于生態紡織品概念在國內外范圍內的推廣,綠色紡織品必將成為未來紡織品的主導,因此,竹纖維在紡織品行業產品中的開發利用將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竹纖維概述根據竹纖維加工方法的不同,竹纖維可分為竹漿纖維和竹原纖維。
竹原纖維竹原纖維是用機械、物理的方法從竹子中直接提取的纖維,它保持了竹子的原有特性,并具有**的線密度、長度和強力,達到紡紗設備規模生產的技術要求。
竹漿纖維竹漿纖維生產采用改進的粘膠纖維生產工藝,即先將竹纖維制成漿粕,然后溶解、紡絲,加工成纖維。近幾年,竹漿纖維在國內外推廣較快,而竹漿纖維生產已具備現成設備。由于其生產所用的原料范圍廣,竹子利用率高,纖維線密度較低,可紡性好,制成品手感細膩、柔滑,穿著舒適,竹漿纖維有著較好的市場前景,并可形成規模化生產。
竹纖維的結構竹纖維具有的結構:單根竹纖維細長,呈紡錘狀、兩端尖;竹纖維縱向表面具有光滑、均一的特征,但有多條較淺的溝槽;橫截面接近橢圓形,邊沿不規則。這種表面結構使得竹纖維具有**的抱合力,有利于纖維的成紗。
由竹纖維的微觀結構可以看出,竹纖維具有層狀結構,可分為初生胞壁和次生胞壁。這些細胞層大多由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等構成,其比例約為2:1:1,約占總重量的95%。各層的纖維素中都有纖維束微原纖(MFC)構成的結晶部分,其中這些MFC具有很高的強度,據說其強度和剛性可與芳綸相匹敵。結晶纖維素在初生胞壁上呈無序排列,在次生胞壁上沿纖維縱向平行排列,這是竹纖維強度高的重要原因。半纖維素、木質素和纖維素相互間存在粘合劑,起到母材的作用。竹纖維橫截面布滿了許多大小不一的孔洞,為高度中空的特殊結構,能在瞬間吸引大量水分和透過大量氣體。
竹纖維縱向平直,表面具有明顯的溝槽;而這些溝槽形成的孔隙能夠產生較強的毛細管效應,使得竹纖維具有良好的吸濕放濕性能。因此,導師稱竹纖維織物為“會呼吸”的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