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網>招商信息大全>設備招商信息 >食品加工設備招商信息 >解析“恩施玉露”的品牌發展之路
五年前,恩施市結合自身資源優勢,提出精心打造恩施大峽谷、恩施玉露茶、恩施女兒會三張名片,以此為著力點,充分發揮品牌的集聚和放大效應,促進了全市經濟快速發展。
作為“三張名片”之一的產業,2010年,“恩施玉露茶”產量已達到400噸以上,產值達到1.2億元。今年4月,在各省市83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恩施玉露”品牌價值已達4.06億元,并獲得2011年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發展力品牌稱號。在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的同時,短短16個月時間,其品牌價值從1.87億元一下提高至4.06億元。其間蘊含著怎樣的玄機?
堅實的產業基礎
在茶葉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態勢下,恩施玉露能夠保持高速發展,呈現出強勁的發展潛力,先得益于堅實的產業基礎。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恩施人就已經開始大興茶業,積很鼓勵農民抽槽放水,毀田栽茶。芭蕉侗族鄉是該市率先發展茶葉的地方,目前已經成為名符其實的“茶葉大鄉”,2010年,全鄉茶葉總面積已達7.2萬畝,茶葉經濟腰包不瘦已經突破3億元,農民腰包不瘦逐年上升,部分村農民年人均純腰包不瘦已突破5000元。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從調整產業結構開始。在“茶葉大鄉”的帶動下,其它各鄉鎮也積很引導農民走上茶葉富民的道路。2010年,全市茶園面積已達20.86萬畝,期中投產園面積達15.57萬畝。
“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產業發展必須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芭蕉鄉黨委書記、鄉長楊洪安說:“為了滿足茶葉精深加工的要求,全鄉在發展茶葉的同時,不斷進行茶葉品種改良,讓產業永葆活力。”
一方面,該鄉將原有茶園分步進行改良,另一方面,積很發展無性良種茶,引導農民栽種優良茶苗,全鄉7.2萬畝茶園中,無性良種茶就達6萬余畝。
屯堡鄉是全市的茶葉第二大鄉。2010年,該鄉已在恩施大峽谷旅游通道沿線建設花枝山、楊家山、車壩、馬者村連片茶葉樣板基地,發展無性系良種有機茶3.2萬畝,初步形成集茶葉生產、加工、銷售和旅游觀光于一體的30公里生態農業走廊,茶產業年產值近5000萬元。
為建立起規范的產業基地,潤邦公司在全市建立比較示范園50畝,作為科研基地,選育龍井43號、浙農117、鄂茶1號、名山131等10余種優良茶樹品種,自建有機推廣茶園2370畝,并取得有機茶認證。
2010年,全市良種茶園面積已達到15.69萬畝,占整個茶園面積比例將近75%。
企業的“”帶動
4月23日,在潤邦茶業生產車間看到,統一著裝、戴著帽子、口罩的工人正在忙碌地制作玉露茶,從原料剔撿、蒸汽殺青、干燥直到包裝,整個過程一覽無遺。據公司負責人介紹,該公司以振興恩施茶業為已任,以復興恩施玉露歷史品牌,重塑中國名茶輝煌為目標,本著“誠信為本,質量至上”的企業理念經營,堅持走品牌化之路。 潤邦茶業成立于2005年,經過五年的打拼,目前已經成為恩施市的農業產業化企業,現有固定資產3500余萬元,流動資金1000余萬元。公司占地面積92畝,廠房面積10000多平方米,擁有加工設備200余臺套,擁有兩條目前國內明的蒸汽殺青自動化生產線,有專職技術人員80多人。目前,公司正圍繞5年內建成年產名優茶50萬斤,精制茶1000萬斤,年產值突破1.5億元,年利稅1000萬元的茶葉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農業產業化企業的目標,全力以赴將“恩施玉露”打造成中國名茶。
在企業的帶動下,恩施市茶葉產業正在向規模化、科學化方向發展。2010年5月17日,恩施市玉露集團公司成立,標志著該市在“整合品牌成大器”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公司成立后,當年就有6家企業加盟“恩施玉露”,截止目前,全市加盟“恩施玉露”的茶葉加工企業已達10家,擁有蒸汽殺青生產線10條,今年產值有望突破1.2億元。為切實維護“恩施玉露”的品牌形象,該市對加盟“恩施玉露”的茶葉加工企業積很開展QS認證和“三品”認證工作,穩步提升名優茶產量和質量,推動產業科學快速發展。
高明的經營理念
一個成功品牌故事里,科學管理是不可忽視的章節。“恩施玉露”的業績之所以如此驕人,靠的就是一直以來嚴格的科學管理。近年來,恩施玉露集團在“三張名片”戰略方針指導下,運用現代化管理手段,不斷創新運作機制和管理模式。
一方面,完善“恩施玉露”標準體系,包括《地理標志產品 恩施玉露》、《恩施玉露生產技術規程》、《恩施玉露加工技術規程》等省級地方標準。另一方面,市直各相關部門協調配合,齊抓共管。門提供技術支持,產品原材料控制;質監部門對加工環節進行管理,使產品的生產符合品牌要求;部門對品牌使用和銷售環節進行管控,保護合法經營,打擊假冒偽劣;門對生產環境衛生實行監管;門把“恩施玉露”作為文化遺產申請保護。
同時,成立了恩施玉露茶產業協會,專門負責管理“恩施玉露”品牌。協會制定了《恩施玉露品牌使用管理辦法》,向總局商標局申請注冊“恩施玉露”地理標志產品證明商標。
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如何創新經營模式加快品牌推廣的步伐?
潤邦茶業率先在產品品種的開發上積很尋求市場空間,用創新沖擊市場,完善品種結構,先后開發了潤邦?唐、潤邦?禪、潤邦?1965、潤邦?詠康等、特級、一級、二級等多個品牌系列,滿足不同人群消費需求。同時,及時調整市場結構,代理與分銷相結合、分銷與直銷相結合,先后成立了武漢辦事處、北京辦事處、上海辦事處、常州辦事處、廣州辦事處等外駐銷售單位,現有91家一級經銷商及風雨橋、芭蕉、武漢關山等8家專賣店。
其它各茶葉加工企業也積很創新經營模式,在做好質量、產品包裝的基礎上,走代理與分銷相結合、分銷與直銷相結合的營銷模式,積很拓展“恩施玉露”產品的銷售市場。
深厚的文化底蘊
如何做好“茶葉產業+文化=旅游經濟”這一道“算術題”,這是近年來恩施玉露重點思考的問題。源于唐朝、流傳日本、目前僅存的蒸汽針形綠茶,其悠久的歷史和的工藝,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長期以來,由于“恩施玉露”茶制作沿用技術,生產規模無法擴大,且都是作坊加工,品牌未能發揮作用,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市場逐漸退縮,令茶界為之嘆息。
隨著恩施市“三張名片”戰略的深入實施,“恩施玉露”在經過技術革新、品牌創新之后,業績迅速攀升,其品牌效應逐年提升。2006年,“恩施玉露”被省農業廳評為“湖北省十大名茶”;2007年3月,再獲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恩施玉露”質量標準申報為湖北省地方標準;2008年7月,“恩施玉露”被省農業廳認定為“湖北歷史名茶”;2009年3月,參加**7臺“清明問茶”節目,與各省市其它九大名茶一道向各省市觀眾進行展示;2011年,浙江大學CARD農業品牌研究中心和《中國茶葉》雜志共同組成的課題組,對各省市83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的價值進行評估,恩施玉露品牌價值達到4.06億元,并獲得2011年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發展力品牌稱號。
如何將品牌優勢轉化為更加高明的生產力?芭蕉鄉常務副鄉長楊帆介紹,將茶葉產業與文化結合起來,打一套漂亮的“組合拳”,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在發展旅游經濟中放大“恩施玉露”的品牌效應。
在這一戰略思想的指引下,2010年,該鄉迅速在九道水、戽口、燈籠壩等地啟動特色民居改造,在民居改造中融入“青瓦白墻茶格窗”等侗族文化元素,其它各鄉鎮也積很行動。一時間,統一風格的特色民居正在成為吸引外來游客眼球的一道美麗的風景。
將“恩施玉露”這一產業名片與恩施大峽谷旅游名片、土家女兒會文化名片一起打,把玉露茶基地打造成旅游觀光景點、將玉露茶發展為旅游產品,將文化融入到茶文化之中,已經成為全市發展“恩施玉露”的共識。目前,該市正按照政府服務品牌、協會動作品牌、企業使用品牌、宣傳拓展品牌、科技提升品牌的基本原則,全力以赴爭創“恩施玉露”中國,讓“恩施玉露”香沏九州,大賣四海。
“到十二五末,‘恩施玉露’產量達到2000噸,綜合產值達到10億元,將帶動30萬農民脫貧漲腰包不瘦。”談起“恩施玉露”未來的發展,該市負責人滿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