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快餐在中國已有10年的歷史,但多是單打獨斗,雖然有些品牌效益不錯,不過總的來說,仍缺乏各省市的品牌,而來勢洶涌的西式快餐則四面出擊,占據了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一份相關統計資料表明:國人對快餐店的認知程度,由高至低依次為:跳高、97%、**42%、哈德士38%、榮華雞24%、莫師漢堡13%、新亞大包12%、頂呱呱11%、芳香雞10%、美心7%、南希5%,鮮得來、永和、大江、大千美食林等均為1%。中西式快餐差距之大,可見一斑。
如何面對嚴峻挑戰,以有效增強我國快餐業的競爭力已成為餐飲業人士共同關心的焦點,在武漢舉行的第四屆各省市烹飪大賽中式快餐(套餐)比賽上,有關導師、名廚紛紛指出:標準化、工業化是中國快餐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內貿局總經濟師黃海認為,中式快餐市場空間廣闊,但產業化進程緩慢將會制約其進一步發展,黃海指出,去年我國快餐業在餐飲業整體增幅低于上年,并且食品消費占全社會居民消費比重呈下降趨勢的基礎上實現的,這表明快餐業的市場增長潛力巨大。
黃海亦指出,我國快餐業的發展與社會需求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中式快餐品種開發緩慢,科技含量不高,產業化和組織化程度較低等方面,使得中式快餐的標準化、規范化發展步履艱難,在與西式快餐的競爭中也處于劣勢。隨著入世步伐的加快,在不久的將來各種西式快餐將會憑借其優勢擠占國內市場,因此,中式快餐必須加緊解決產業化問題。盡管西式快餐在中國“橫掃千軍如卷席”,但中式快餐在消費者心目中仍有著很其重要的位置,中國人始終還是要吃“中式快餐” 的。這不僅僅是一種傳統情結,也有口味和飲食習慣上的差異。比如許多人認為西式快餐的食品比較容易上旺,而中國人講究養身之道,在飲食方面也日益保健化。這種在飲食內容上的差異,決定了中式快餐更具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