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白領小艾買了一款的LV包,時尚靚麗,小艾喜歡得不得了,背的頻率也很密集。不久之后,包臟了。小艾拿到店里準備清洗,結果店里的服務員告訴她店里不提供此項服務。小艾很是苦惱,如此昂貴的包不能自己洗,送去小店還不放心。花高價買來的品,竟成了小艾的負擔。其實不僅僅是小艾,很多使用品的人都面臨這樣的困惑。清洗、維修、配件等等,品的售后服務,實在讓人“無法理解”。那么這些品究竟如何買著容易用著難?又是什么樣的原因導致了品產業售后的煩惱?
清洗——“國內外均不提供清洗服務”
“所有的品手袋和制品都不提供小本清洗的服務。”沈陽某國內外品牌店內銷售人員吳先生告訴記者。而當記者詢問沈陽有沒有專職清洗這種品包的地方時,這位銷售人員表示有,但都是不專職的。而要命的是,包臟了拿去小店洗還會面臨著危險,“以LV包為例,他們所有售出的無論是皮質包還是帆布包,都只提供維修服務,均不提供清洗服務。顧客拿去清洗店可能洗得也特干凈,但之后包會臟得更快。LV帆布料的包上面有一層很嬌貴的防塵防水涂層,一旦清洗就會破壞這個涂層,包就會很容易臟!而且小店里都是大面積清洗,包上面皮子如果洗了的話,沾水沾油之后都會減少它的壽命,還會變形。”這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很多品包都是清洗不了的。臟了就是沒有辦法了。
而除了包,絲巾等也沒有專職的清洗服務。而據記者調查,一些品牌會直接都說給顧客一些營利性的維修機構,但幾乎所有的品牌對清洗效果都不做承諾,對可能出現的損害也不承擔任何連帶責任。“我就覺得這個很不公平,一個品包動輒幾萬,有的十幾萬,但是卻因為臟了而不能清洗,就要被擱置一邊,這樣昂貴的價格卻不提供簡單的服務。”小艾說。而和小艾有一樣困惑的人也比比皆是,記者在網上看到一項調查,有7成顧客認為品手袋的清洗,應由品牌方小本提供此服務。
維修——
花的價送遠的地
小王買了一款價值四萬的手機,沒多久壞掉了。小王拿去店里維修,卻被告知這款手機維修造價高達7000元人民幣。“他們說手機是全手工打造,光拆裝專門設計工具就一百多種,國內根本就沒有檢測機構。”小王說。品維修和配件都面臨著很大的問題,“很多廠商不設維修站,都要郵寄回產地。一個一萬多塊錢的包,郵寄回法國的店,再送到工廠重新翻新,郵費和出入關關稅都要顧客自己付,一次維修費用就要五萬,夠再買好幾個包的了。”吳先生說。要命的是,不僅錢是問題,時間也是問題。“一般包維修幾天到一個月,但是多數品牌的返廠維修時間都在6個月至1年之間,加上溝通的時間,咋也得一年半左右,很多客人都覺得時間太長,都不修了。他們會拿去一些專職的店修理,費用大概千元左右。”吳先生說,這還僅限于是補色差和皮子,要是配件沒有了,就基本上要返廠了。
王先生還告訴記者,一些品的保修期并不長,“像LV的箱包和鞋子通常只有6個月的保修期。6個月之后,LV包需要保養或維修就必須付費。一個錢包換塊皮,起步價就是幾千元。”
難處——
國內維修水平不專職
記者采訪到沈陽某國內外品牌店面經理張**,她告訴記者,品維修難很大原因是因為國內維修水平不專職,而很多國內外品牌根本不在國內設維修點。“《實施三包的部分商品目錄》中,相應的政策規定是:品牌可自行制定相應的三包政策。我們這邊都會視情況給顧客的協助。”張**告訴記者,很多大品牌會委托和授權一些中國的代理公司執行維修,但并不是品牌真正的團隊人馬來操作的,也就是說,維修站點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解決,發生比較嚴重的問題的時候先吃螃蟹的辦法還是要返回到原廠的維修車間。“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品牌認為國內的技術水平還不夠專職,如果請國外的技師來中國又沒有足夠大的市場,成本過高。其實品維修是很大的一個市場空缺,現在中國的品消費水平每年都在增長。”張**說,品維修甚至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商機。品4s店已經有人在嘗試了。“現在缺的就是和品牌方面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