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導師預測,目前國內外石油、天然氣的已知儲量,大約還可供開采40年—50年,原煤大約還可供開采200年。地球上地質時期(數億年)積累的化石能源即將被人類耗盡,能源危機正在逐漸蔓延到國內外每個角落,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因此,大力發展水能、風能、生物質能,尤其是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 太陽能是巨大、環保的綠色能源 太陽能能量巨大,地球每年接收的太陽能相當于目前地球上每年燃燒的固、液、氣體的2000倍左右,40分鐘通過陽光抵達地球的能量相當于國內外一年消耗的總能量。所以,可以說太陽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供人類永續利用。 從目前各種發電方式的碳排放來看,不計算其上游環節,煤電、石油發電、天然氣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的碳排放是依序遞減的,其中太陽能光伏發電,接近少排放,并且在發電過程中沒有廢渣、廢水、廢氣排出,沒有噪音,不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不會污染環境。 新疆具有太陽能產業發展的優勢 新疆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新疆具有典型的大陸性干旱氣候特征,云雨量少、大氣透明度高、氣候干燥、日照時間長,晴天多,全年日照時數為2550—3500小時,日照百分率為60%—80%,年輻射總量達4800-6500MJ/m2。年輻射總量比我國同緯度地區高10%—15%,比長江中下游地區高15%—25%,居各省市第二位,僅次于西藏。全年日照大于6小時的天數為250—325天,日照氣溫高于10℃的天數普遍在150天以上。 要把新疆建成我國的能源基地、電力基地,實現大規模的“疆電東送”戰略,必須加速開發新疆的太陽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建設具有新疆特色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基地,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把新疆建成我國21世紀的能源基地,支持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能源的可持續穩定供應,支持的能源安全。同時可減少污染物的排放,保護環境。 政策力促新能源加速發展 近幾年發改委先后公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及《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要求逐步提高好清潔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力爭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達到能源消費總量的10%左右,到2020年達到15%左右。 隨后,又公布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方案》,要求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緊密結合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決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工業、建筑業和交通體系。近,中國政府公布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到2020年各省市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我國將盡努力采取相應的政策措施和切實行動來實現這些目標,為實現可持續發展,保護國內外氣候作出貢獻。 去年3月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的實施意見》和《財政補貼資金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加快太陽能光電技術在城鄉建筑領域應用的政策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