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香港化妝品是相當便宜的, 吃飯是相當貴的。香港素有“亞洲美食之都”之稱,又是國內外大都會,毋庸置疑,匯集了國內外各種各樣特色美食!去了澳門才知道真不是只有蛋撻有名,還有很多小吃名揚內外!
池記云吞面
云吞面考證:云吞面起源于廣州,五十年代在香港蓬勃興起,至今云吞面依然甚得人心。據說,此食品在唐宋時即已傳入廣東。據《群居解頤》一書記載:“嶺南地暖……又其俗,入冬好食餛飩,往往稍喧,食須用扇”。至于廣東何時用“云吞”二字取代餛飩之稱,則無從考證。
店堂雖“小”,但“干凈整齊”。但是,北方的漢子到這里吃只能是嘗鮮了,我一個北方的女子都覺得他的碗太小根本不夠吃。不過無論你什么時候去都是排隊到門外的。先不管他店面和座位是否富麗堂皇,每天這么多人生意如此旺爆,就好吃。建議初到香港的朋友可以去嘗試一下。我們四個人吃了200,人均消費還是蠻貴的。
食家都說:鮮蝦云吞 云吞面 凈云吞 云吞 牛腩面 蟹黃粥 鮮蝦云吞面 炸鯪魚球 炸云吞 蠔油冬菇
**
這個名揚內外的甜點店 ,讓我沖動的想回到北京開一個。不過店家跟我說北方的芒果和當地的芒果味道都是截然不同的。下次想吃只能再去香港了。
**是香港的甜品店,是香港人**創辦于20世紀60年代,開始以*袪濕的特種龜苓膏及各款涼茶起家。直至90年代,憑的芒果西米撈而奠定港式鮮果甜品店的專有地位。時至今日發展到有40間分店,更成為國內外觀光旅客訪港必到的甜品名店。**的招牌甜品有:鮮什果芒果布甸、芒果撈野、木瓜椰汁雪蛤膏、椰汁雪蛤官燕撈等。
有人說,香港的味道只用一個字就可形容——香。不是香車,不是香水,不是香薰,而是香噴噴的美味。一直以為香港誘人的就是海鮮和早市的點心類了,品過**以后,才明白這“香”的意味深長。
咖喱魚蛋
香港街頭小吃眾多,咖喱魚蛋可以排名前三位了。味道鮮美,口感筋道。一般賣10塊港幣一小杯,配搭各種醬料。
魚蛋在香港很普遍,根據2002年的一個統計 ,香港人每日吃掉55公噸,即是約375萬粒魚蛋。這相等于每年很過13億粒魚蛋,每名香港人每年平均吃了196粒魚蛋。魚丸因注重選料和制作工藝而名聞遐邇。多以鮮黃魚、馬鮫魚、鰻魚、小參鯊為主料。而深滬水丸選用鰻魚、馬加魚、嘉臘魚、敏魚和五香肉等,剁碎搗爛,與地瓜粉一起攪合千捶而成,形狀有圓形、塊狀、魚形各種,堅韌雪白,質地柔軟,并用肉骨清湯、油蔥、瘦肉配煮,下鍋膨脹力強,不易變質,入口鮮美清脆。剁碎魚肉,加適量姜汁、食鹽、味精,搗成魚泥,調進薯粉,攪勻后擠成小圓球,入沸湯煮熟。其色如瓷,富有彈性,脆而不膩,為宴席常見菜品.有“沒有魚丸不成席”之說.尤其是回榕探親的僑胞,都喜歡品嘗家鄉的魚丸,一飽口福。福州習俗,辦酒席,客人都要“夾酒包”。過去“酒包”中都有魚丸,個頭有小孩子拳頭大,“夾”回家,要切成小塊,大家吃。也有人愛吃無餡的小魚丸,專門請人,那魚丸的彈性非常強.魚丸是閩南、福州、廣州一帶經常烹制的傳統食品。因為它味道鮮美,多吃不膩,可作點心配料,又可作湯,是沿海人們不可少的海味佳肴. 與地理位置有關,福州臨海,水產豐富,于是近千年來魚丸漸漸成為福州魚制品小吃的堂主,廣受好評。
澳門肉脯
在澳門除了蛋撻有名以外就是肉鋪了,都是澳門本地人用手工做出來的美味食品。68一磅(大約八兩左右),嘗遍了之后還是覺得牛肉的好吃。
豬扒包
這個小吃我到了澳門才知道,導游專門說要帶我們去吃吃的豬扒包。但是我一直心里暗暗的期待這來澳門吃口味正的葡式蛋撻。再三強烈要求下還是先吃的豬扒包。看到眼之后把我驚住了,好大個啊! 體現了澳門人做生意的實在。整個的豬扒加上口味正葡萄牙的面包,真是頂的配搭,吃完了心里想著剛才還能吃下五個蛋撻。現在胃里只能留兩個蛋撻的位置了。
葡式蛋撻
澳門蛋撻7塊港幣一個,一會兒一烤箱的就賣完了。到了晚上塊收市的時候會便宜,20塊港幣三個。那味道老口味正了,現在想想還垂涎欲滴呢。
早的葡式蛋撻來自英國人Andrew Stow,他在葡萄牙吃到里斯本附近城市Belem的傳統點心Pasteis de Nata后,決定在傳統食譜上加進自己的創意,于是1989年在澳門路環島開設安德魯餅店,用豬油、面粉、水和蛋,以及英國式的糕點做法,創作出廣受歡迎的葡式蛋撻。葡式蛋撻(葡撻)是澳門小吃中有名的,特別講究烘焙技巧。深受食客喜愛。
http://www.huaxia.com/ly/ssdd/dl/2011/02/2296060.html